(中央社坎城24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聶隱娘」在坎城影展獲殊榮,其實早在試映後國際媒體好評不斷,「顏色、對比、光影、服裝都美得驚人,感覺像是有人從9世紀的中國親自帶來這份見證」。
侯孝賢以作品「聶隱娘」獲得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法國「世界報」(Le Monde)訪問侯孝賢,大篇幅登在坎城專刊,文中提到侯孝賢對唐代歷史的興趣和對長鏡頭的執著。報導指出,侯孝賢的電影常是一段時間和記憶的旅程,多數是台灣當下或過去的歷史。
這次,侯孝賢投入中國歷史,把背景設定在唐朝;侯孝賢說,他一直對唐朝生活方式和政治脈絡很有興趣,每當有小說或相關書籍出版,無論是關於唐代女性還是官府制度,都讓他手不釋卷。
唐朝歷經安祿山之亂,各方爭權,反抗暴政的聶隱娘就在此時登場。報導說,侯孝賢談到,孟子「誅暴君拯萬民」的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很常見,他對此也很有興趣。
侯孝賢致力於打造寫實場景,自承從不教演員演戲,而是創造情境讓他們自然融入,「這過程很長,但對我很重要」,「總之,我一向只拍一個長鏡頭,讓演員一直演下去,看會產生什麼效果,如果他們做不到也沒關係,改天再試一次就好」。
法國老牌電影雜誌「電影筆記」(Cahiers duCinema)的5月號坎城專刊介紹了今年入圍競賽單元的19部電影。撰稿記者德洛姆(Stephane Delorme)提到,今年最令人興奮的,就是入圍了兩部「地位很高,且喚起2000年代美好」的電影,其中之一就是「聶隱娘」;他說,這部眾所期待多年的侯孝賢新作,被宣布入圍時,「有如一記響雷」。
另1名「電影筆記」記者馬洛沙(Vincent Malausa)在分析文章一開頭就提到「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台灣大師侯孝賢盛大重返(坎城)的『聶隱娘』」。他分析,「聶隱娘」籌拍過程歷經一些延遲和波動,但這部武俠片會是「坎城影展最盛大的事件之一」。
費加洛雜誌(Le Figaro Magazine)也在「2015坎城影展最重要的15部片」專題中選入「聶隱娘」。文章指出,「聶隱娘」是1部與國家利益、愛情、犧牲、榮譽、正義有關的電影,議題很古典,但由細膩的侯孝賢來處理,令人期待這部片即使不像以前的武俠片有讓人驚心動魄的畫面,也必定更有雄心壯志。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記者福斯特(SiegfriedForster)在媒體試映後撰文盛讚「聶隱娘」是「完美一筆」。他在文中說,遇到1部完美電影的經驗很罕見,而「聶隱娘」裡沒有1個多餘鏡頭,演員沒有1個無謂姿勢,連飛鳥、幽林和雲彩都配合地融入動作畫面。文章說,電影中的「動作戲」大多時候發生在人的內心裡,武打場面不時穿插,豐富了內容,武打是內在生命力的外部表徵,是內在生命力在開拓新局。
他還說,片中每個畫面都充滿詩意,都像1幅中國水墨畫,在華麗布景和服裝環繞下,侯孝賢特有的緩慢節奏不可或缺,掌控到完美地步的細膩手法,述說1個傳奇故事的力量和精細之處。
「衛報」(The Guardian)影評布萊德夏(PeterBradshaw)評論說,侯孝賢的「慢速武俠」值得關注,這無疑是1部充滿智慧和細膩之美的作品。侯孝賢想在武俠類型做新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把武俠帶到新層次,在這點上,他認為侯孝賢做的比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成功。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影評達吉斯(Manohla Dargis)敘述,在試映場中,觀眾全程屏息,直到工作人員表出現在銀幕上,才爆出如雷掌聲和浪潮般的叫好。
法國主要媒體之一「解放報」(Liberation)在試映之後,在頭版刊登劇照,標題直接下「本報的金棕櫚」,將解放報的金棕櫚獎頒給「聶隱娘」。
解放報在題為「聶隱娘:動人的武俠」連續3頁圖文報導指出,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聶隱娘」終於在坎城與觀眾見面,片中的情感、人性轉折、未說出口的話語,要人專注去看畫面細節,細緻到一不留心就會錯過。
影評指出,「聶隱娘」這個虛構故事裡有種性感動人的東西,讓人希望故事永遠不要結束,甚至希望故事「成為我們一部分的血肉,讓我們能吸收它,而不僅是讚賞它」。
費加洛報(Le Figaro)影評也表示,「聶隱娘」是1部「冥想式武俠片」,對不熟悉歷史背景的觀眾來說,劇情會有些模糊,就盡情欣賞那些美得令人屏息的畫面就好。
雜誌Telerama影評表示,「聶隱娘」並不好懂,觀眾容易跟不上敘事和當時的政治因素,武打場面很少,有也是用極簡、寓意的方式呈現;影片節奏雖慢,但很和諧,顏色、對比、光影、服裝都美得驚人,感覺像是有人從9世紀的中國親自帶來這份見證。
法新社形容侯孝賢以唐朝女刺客為故事題材的武俠片,節奏如冰河移動般緩慢,但震撼力十足。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影評達吉斯(Manohla Dargis)盛讚侯孝賢這部「古裝片令人嘆為觀止」。
電影網站Indiewire說「聶隱娘」是「史詩般的視覺詩篇」。1040525
var LIGHTBOX_DARLA_CONFIG ={"useYAC":0,"usePE":0,"service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php\/fc.php","xservicePath":"","beacon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php\/b.php","renderPath":"","allowFiF":false,"srender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8-9\/html\/r-sf.html","renderFile":"https:\/\/s.yimg.com\/rq\/darla\/2-8-9\/html\/r-sf.html","sfbrender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8-9\/html\/r-sf.html","msg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2-8-9\/html\/msg.html","csc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8-9\/html\/r-csc.html","root":"__darla","edgeRoot":"https:\/\/s.yimg.com\/rq\/darla\/2-8-9","sedgeRoot":"https:\/\/s.yimg.com\/rq\/darla\/2-8-9","version":"2-8-9","tpbURI":"","hostFile":"https:\/\/s.yimg.com\/rq\/darla\/2-8-9\/js\/g-r-min.js","beaconsDisabled":true,"rotationTimingDisabled":true}var t_MediaGalleryBobaSpotlight_start = new Date().getTime();
1 - 25
/ 30
多益報
CANNES, FRANCE - MAY 24: Director Hou Hsiao-Hsien, winner of the Best Director Prize for his film 'Nie Yinniang' (The Assassin), attends the Palm D'Or Winners press conference during the 68th annual... 較多CANNES, FRANCE - MAY 24: Director Hou Hsiao-Hsien, winner of the Best Director Prize for his film 'Nie Yinniang' (The Assassin), attends the Palm D'Or Winners press conference during the 68th annual Cannes Film Festival on May 24, 2015 in Cannes, France. (Photo by Pool/Getty Images) 較少
1 / 30
Getty Images | 拍攝者 Pool / Getty Images
2015年5月25日週一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5時09分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Share to Pinterest
Close
Previous imageNext image
var lightbox_ult_mid="spotlight_article_embedded1",lightbox_ult_mit="Article Body",lightbox_ult_site="news",lightbox_ult_region="TW",lightbox_ult_lang="zh-Hant-TW",lightbox_default_spaceid="2144404894";
var t_MediaGalleryBobaSpotlight_end = new Date().getTime();
E0251379A791ABF1